一年时间市值蒸发近半,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风光不再”

·

  泰山财经记者 长风

  7月17日,百威亚太(01876.HK)收盘价9.96港元,总市值1364.07万港元,比去年7月18日2420.89亿元市值相比几乎跌去一半。

  百威亚太由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百威中国”,原名百威英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分拆中国、澳洲、韩国、印度、越南等地啤酒业务组建而来,旗下啤酒品牌主要包括百威、时代、科罗娜、福佳、凯狮及哈尔滨。

  百威亚太2019年9月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初股价高达27港元,市值高达3734.64亿港元,有媒体当时拿青岛啤酒对比,表示百威亚太市值接近6个青岛啤酒(655亿港元),而现如今,青岛啤酒港股市值增长到874亿元,百威亚太却仅剩1364.07亿元。

图片

  百威亚太何以至此?

  从业绩来看,2018年至2023年,百威亚太营业收入分别为463.4亿元、455.7亿元、364.6亿元、432.6亿元、446.8亿元、48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5.87亿元、62.52亿元、33.54亿元、60.54亿元、62.97亿元、60.49亿元。总体来看,上市后业绩并未超过上市前。

  在股价下跌最快的2023年,百威亚太全年收入6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净利润8.52亿美元,同比下降6.7%,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9.59亿美元。公司表示全年净利润下降,缘于去年第四季度表现不佳。

  在对其最重要的中国市场,曾以高端品牌打天下的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似乎已“风光不再”。

  2023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四大中国啤酒上市公司都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其中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利润更是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与百威利润走向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5月8日,百威亚太披露一季度未经审核业绩,显示1-3月啤酒销量为21.115亿公升,同比减少4.8%;完成收入16.43亿美元,同比下降0.4%;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2.87亿美元,同比下降3%。

图片

  除了业绩不断走低外,近年来百威亚太在合规性方面也问题不断。

  据《经济参考报》今年4月报道,在香港消委会首次测试30款预先包装罐装或支装啤酒,检测结果引发市场关注。经香港消委会检测发现,全部样本检出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生物胺,百威亚太旗下产品“哈尔滨啤酒麦道”检测出霉菌毒素DON。

  在事件发酵后,百威啤酒相关人员回应媒体采访,哈尔滨麦道啤酒样本中呕吐毒素的检测含量(26μg/kg)远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谷物及其制品)(1000μg/kg),也远低于国际权威食品安全机构的相关上限标准(1000μp/kg)。

  此外,百威亚太的中国主体公司百威中国近年也因涉嫌广告违法多次被罚。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5月以来,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百威中国已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罚款百万元以上,具体包括发布含有恐怖、暴力内容以及饮酒动作的广告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也下调了对百威亚太的预期或评级。

  如浦银国际此前发布研报,大幅度下调了百威亚太2023年至2025年的盈利预期,浦银国际认为,百威亚太一方面高端与超高端产品的销量占比已达到50%以上,未来高端化带来的边际利润率扩张效应相对较弱;另一方面韩国市场中长期将继续拖累公司整体的业绩和估值。中长期增长逻辑不如中国啤酒企业。

  海通国际也将百威亚太投资评级下调至“中性”,认为考虑到消费需求短期承压,公司在费用投入端相对竞争对手较为保守,中国市场的主力产品处于竞争激烈的高端价格带,叠加韩国市场量跌未见拐点。

  华兴资本则在近日发表报告指,预测百威亚太2024财年第二季收入有机增长按年下降2.3%。认为第二季中国市场分部可能是百威亚太一个充满挑战的季度。并表示对百威亚太维持“买入”评级,但目标价由16.52港元降至15.2港元。

责任编辑:吴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