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财经记者 张琴
普惠保险如何发展?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定调。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普惠保险五年发展目标,对专属普惠保险费率、中介费用率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并明确将普惠保险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其中,大型保险公司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将不得开展专属普惠保险业务。
新规之下,大型险企普惠金融表现如何?哪些险企又会受到影响?
记者梳理看到,现阶段来看,多数大型险企对于普惠保险的统计口径尚未统一,定量数据尚需完善, 而在偿付能力方面,今年一季度13家险企偿付能力未达标,若偿付能力持续不改善,或将无缘专属普惠保险业务。
中国平安去年普惠保险金额173万亿元
根据《指导意见》,国有保险公司要加大普惠保险资源投入,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
记者看到,或是因为普惠保险一直未有明确的统计口径,目前多数险企的普惠保险数据还不够详细和完善。
以上市五大险企的ESG报告为例,今年5月1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正式施行,被纳入五家强制披露名单的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均陆续公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
通过梳理各家险企ESG报告后记者看到,除中国平安有专门针对普惠保险列出详细的定量数据外,其他四家险企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数据以定性+定量披露为主,且多与乡村振兴类保险归在一大类进行披露。
具体来看,平安产险将农业保险、农机保险、农房保险、小微企业经营保险、残疾人人身保险、乡村人口人身保险纳入普惠保险范畴,2023年普惠保险金额173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近两成。
其余险企则多数在不同领域进行定性+定量披露,如推进惠民保项目方面,根据披露,中国人寿促进惠民保项目 145 个、理赔服务超 900 万人次,赔付超 23 亿元;太平洋寿险惠民保在办项目为44 个,服务超 2000 万参保人。
中国人保则在加强中小微企业保险服务供给方面进行了重点披露,数据显示,中国人保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 5.08 万家 / 次中小微企业及其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或融资金额 181 亿元。
在针对特定群体提高保障力度及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新华保险进行了重点详述。如推出货运物流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等10余款普惠保险产品,服务小微客户超5万户,保额超 3700 亿等。
部分险企或将无缘专属普惠保险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导意见》还进一步明确,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不得开展专属普惠保险业务。
风险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需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才属于达标机构。
从目前险企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记者看到,今年一季度,尚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其中5家为人身险公司,3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分别为华汇人寿、平安养老、合众人寿;2家险企综合评级为D类,分别为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
另有8家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未达标,分别为前海财险、都邦财险、珠峰财险、安华农险、富德财险、华安保险、渤海财险以及安心财险,除安心财险风险评价为D类,其余均为C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险企中,除平安养老外,其余险企在去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同样未能达标,其中,合众人寿则已经连续12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险企一旦被评为C或D,业务开展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监管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如限制分红、补充资本、限制业务开展等。”分析人士称:“根据普惠保险新规,上述险企偿付能力若持续无法改善,或将无法开展专属普惠业务。”
加大险企长周期考核力度,重点关注三个发力方向
相比其他金融产品而言,保障属性是保险的最大特点。
在投保端,除了险种购买和理赔问题,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另一个关注点,就是保险公司是否能够长期稳健经营,能够如期兑付或理赔。
记者看到,本次《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强化产品定价回溯分析,加大长周期评估考核力度,促进普惠保险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实际上,近两年,监管也一直在引导险企关注长周期经营。
比如,去年10月,财政部要求考核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三年ROE,将原先的净资产收益率只考察当年值,改为三年周期均值和当年值各占50%。
更改原因,主要是为了引导保险公司进行长期稳健投资。
以新华保险为例,去年9月,其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超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当季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更是低至-0.05%,但若将考核标准拉至三年平均,新华的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78%,整体依然高于行业均值。
此外,除了加大险企长周期考核力度,《指导意见》也一并提出了多项落地办法。
比如,降低专属普惠保险费率及中介费用率,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普惠保险发展领导体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定期听取普惠保险发展情况,加强普惠保险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等。
“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在三个方面深耕,一是惠民保,其次是养老,保险公司可以考虑开发类似惠民保的普惠养老保险产品,此外,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车投保贵、投保难的问题屡受关注,这方面也值得保险公司关注,”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未来普惠保险的发力方向提出了相关看法。
责任编辑:吴太峰